145%+25%(特朗普1.0)=170%≈≈供应链中断
随着美国宣布对除中国外的75国暂缓征收高额对等关税90天,中美贸易局势进一步发酵,运往美国的货量骤减七成。4月11日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上涨1.9点至1394.68点,涨幅0.14%,连续三周呈现回升态势。然而,四大主要远洋航线表现分化,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上扬,而美西线下跌4.8%,美东线下跌2.42%,预计下周美国航线跌幅将进一步扩大。
物流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美关税冲突使得美国进口商普遍采取观望态度,而东南亚客户的出货量则有所回升。然而,由于船公司减班率约30%,舱位紧张,预计下周东南亚至美国航线将出现爆舱情况。
在运价方面,10日因美国暂缓对75国加征高额关税,有船公司曾通知客户取消每大箱运价降低400美元的计划,并表示原运价将延用至本月底。然而,11日形势突变,船公司纷纷恢复每大箱降价400美元的措施,非联盟船更是降价800美元。大型货代公司分析认为,国内暂停发货导致航班装载率不足,是船公司不得不降价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11日美线前五大船公司中有一家率先降价400美元,美西从每大箱2500美元降至2100美元,美东从3500美元降至3100美元,其他公司也陆续跟进降价。非联盟船的降价800美元,美西收1600-1700美元。尽管东南亚国家出货量有所增加,但与中国处于同一航线,国内货量骤减导致东南亚地区运价也难以上涨。
若美线装载率持续恶化,船公司可能会进一步减并班次。据悉,由ONE、HMM和阳明组成的“Premier Alliance”已决定暂停原定于5月启航的跨太平洋美国航线。Linerlytica指出,亚洲托运人已大规模取消美国方向的订舱,市场信心显著动摇。
有港台超大型货代公司高层透露,国内运往美国的货载已减少七成,且仍在持续减少中。预计很多订单将转移到东南亚,但东南亚最多仅能补充约三成的缺口,且以低价货为主,无法完全替代中国的高端货和化工、钢铁、居家用品等。因此,两岸三地开往美国的航班装载率预计仅能达到五成左右,可能会与华东、华北的航班并班。
目前,船公司两岸三地至美线主要使用华南的船只运营。尽管国内仍有部分高利润品牌货在出货,但货量预计将持续下降。以白宫官员最新公布的145%税率计算,几乎已无货可出。
香港中文大学前海国际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在谈及中美关税时指出,关税之争是有限度的,当关税加到60%-70%,跟加到500%其实没区别,将无法继续做生意,等同于脱钩。业内人士估计,船公司可能会将中美两组船并为一组,即整合华南与港台、华东与华北至美国的航班,目前中国大陆的美线运价已接近成本价。
大型货代公司负责人表示,亚洲运往美国的货载曾高达七成,目前虽仍有六成左右,但东南亚的纺织品、家电、农产品等低价货无法完全替代国内的货载缺口。预计美国消费者将很快感受到供应链中断的影响。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9日,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就美国对华加征严重不合理关税致信《南华早报》,强调面对经济霸凌,中方将奉陪到底,并正告美方:妄图通过关税大棒逼迫世界各国屈服的野蛮行径永远不会得逞。
白宫官员10日向媒体澄清称,美国对进口自中国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应为145%,其中包括125%的对等关税和之前因芬太尼问题对中国征收的20%关税。4月1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反制,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至125%关税。(对美国加征关税至125% !Bye了,Trump)
阳明海运前董事长谢志坚指出,全美零售联合会本月8日将原预估美国7月集装箱进口量减少13.9%上调为减少27%,8月则预估减少28%。然而,由于特朗普9日宣布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对等关税暂缓90天实施,这一预估数字可能会再次调整。谢志坚认为,尽管美国进口商可能转向东南亚等其他国家抢购商品,但无法完全弥补中国大陆货载的缺口。中国与美国都面临各自的压力,中美双方迟早需要回到谈判桌上寻求解决方案。
SCFI运价:
上海到欧洲运价1356美元/TEU,小涨20美元,周涨1.5%;
上海到地中海运价2144美元/TEU,上涨116美元,周涨5.72%;
上海到美西运价2202美元/FEU,下跌111美元,周跌4.8%;
上海到美东运价3226美元/FEU,下跌80美元,周涨2.42%;
波斯湾航线每箱运价1309美元,上涨19美元,涨幅1.47%;
南美航线(桑托斯)每箱运价1566美元,下跌130美元,周涨9.05%;
东南亚航线(新加坡)每箱运价448美元,上涨3美元,小涨0.67%。
近洋线方面,远东到日本关西为316美元,下跌6美元,跌幅1.86%;远东到日本关东为321美元,下跌6美元,跌幅1.83%;远东到韩国持平,为142美元。